如何累積孩子與生活的情感連結,讓他們成為對生活與環境有感的人,成為有溫度的大人?
走在路上,孩子可能會對你提出很多的問題,「這裡為什麼髒髒的?這塊地板怎麼凸起來了?這棵樹怎麼倒了?路上的車子為什麼亂停?為什麼公園裡的人不看告示牌……」面對這些看似自身以外的問題,什麼樣的回應與行動才是適合的?我該告訴孩子顧好自己就好,不要管別人?我該回應他會有其他人來處理?我該虛應故事,快快離開?還是我該認真的和孩子一起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?
 
        四到六歲的孩子有能力做什麼事呢?如果說,他們也有能力參與公民行動,為環境、為生活中的其他人發聲,為讓社會更美好盡一份心力,你相信嗎?很多人會以為孩子年紀小,不論身體還是心智都尚未發展成熟,光是照顧好自己、處理好情緒就已經是很厲害的事情了,哪裡還有辦法去為他人或是這個社會盡什麼力。
 
        孩子是否有能力,他可以做哪些事,他需要的是教導還是引導?他能否自己學會很多事?他能否參與自身以外的事?這一切疑問的解答只有一個,那就是成人如何看待孩子。
 
        你相信孩子是充滿能量、無懼、富行動力,可以感染他人的個體嗎?你相信孩子擁有超乎想像的生命能量與強大力量嗎?你相信他們有能力盡一己之力,讓明天的生活更美好嗎?
 
        孩子是未來的主人翁,更是現在的公民。我們現在對孩子的教養方式,會影響孩子的未來,也會影響整體社會的未來。基礎的公民教育,是從現在開始,而不是等變成大人自動就會的。每個孩子都是社會的一份子,彼此影響,所以從小就可以給予機會讓他們了解與參與社會事務。
 
        培養孩子公民意識與關懷心,需要從生活中練習與累積。具備公民意識與展現行動有層次上的不同,像是我知道不能亂丟垃圾,但是我不一定會主動去把路上的垃圾撿起來。不過可以確定的是,成人傳遞的價值觀與身教很重要,成人有責任給予孩子適當的觀念並做良好的示範。此外,如果孩子想展現的行動無法當下執行時,如何回應孩子,也是很重要的,你的每一次回應,都在孩子型塑未來的樣子。你希望孩子學到事不關己己不操心?還是學習成為一個有愛、有溫度的人?
 
        孩子是主動的學習者,他們需要機會與足夠的時間,去留意自己生活裡的人事物,不管是對人、動植物還是對環境,都可以從親近、探索、建立關係開始。當他們喜歡探索,對自己的生活周遭,充滿好奇、產生興趣,才能引起進一步認識與學習的意願,才有行動的意義與可能。
 
 
        我們也要鼓勵孩子聽見與堅定自己的聲音,他們的每一種發現都有行動的可能,而所謂的行動,則是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執行的,它必須經過一些步驟,包括計畫、實作、檢視、得到回饋,孩子才會相信自己的力量,才能類推到其他的事件,他未來就能再去影響更多的人。
 
撰文 / 陽光寶貝創意行動研究中心
繪圖 / 104級泥土家芃宇